本文目录一览

1,GTS450 1G和5770 1G哪个好

理论上是GTS450更好,因为它有更多的曲面细分单元,并且对很多游戏都有优化,但是目前很多厂家的非公版5770性能也很好,实际测试中并不输给GTS450,二者不相上下,而且由于晶体管较少的原因(曲面细分单元只有一个),5770发热和功耗总体来说控制的更好,价格也相对更便宜,具体选择还要看实际情况还有预算,如果用的AMD平台或预算较少,建议选择5770,如果只是追求性能,还是GTS450,二者价格大约有100至200元差距。需要提醒的是,GTS450有两个版本,1G的分高频和低频两个版本,价格有一定差距,注意

GTS450 1G和5770 1G哪个好

2,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玩大型单机游戏的比如GTA侠盗猎车手之

推荐购买第六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产品,对处理器架构进行全面升级,在功耗优化,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等方面有突破性提升,结合业界划时代的14纳米制程工艺和第二代3-D晶体管技术,适应于更广泛的设备类型,如:Dell XPS 13 轻薄 SKL-U 13" Win10Acer 暗影骑士2 VN7-592G Core i7-6700HQ Windows10Dell ins 15P 7000 游匣 游戏本 SKL-H 15" 25-Oct
四千以下的笔记本gpu方面只能说炒鸡辣鸡。不过如果不考虑其他方面,只考虑玩游戏的话,选择上船最好。神舟战神系列。
说实话 3500的基本都可以跑啊

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玩大型单机游戏的比如GTA侠盗猎车手之

3,苹果高通联发科生产的芯片各有什么区别

苹果处理器:性能最强,单核性能高,单核性能目前可以领先安卓手机处理器1.5代,多核心性能可以领先安卓处理器一代,通过大量晶体管堆砌,不惜成本增加缓存提升性能,优点是性能和功耗表现都很好,玩游戏相当不错,缺点是价格贵,只有苹果手机采用,基带芯片需要外购,后续可能会自行研发。高通处理器:基本上是公版加以小改的设计,高端处理器性能在安卓处理器中较强,但是在处理器性能这部分并不能甩开对手,主要优势是在GPU方面,高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游戏优化较好,其次是基带芯片非常先进,基本上代表着业界最高水平,周边相机ISP、内存控制等也不错。联发科处理器:处理器部分基本上采用公版设计,性能输出比较稳定,GPU部分采用ARM MALI或者POWERVR设计,兼容性也不错,芯片本身性能属于中等,主打低功耗、长待机和性价比,一般联发科的芯片采购价会低于高通的产品,性价比比较高。

苹果高通联发科生产的芯片各有什么区别

4,N卡比A卡颜色差很多吗

跟你说实话.这两个卡我有.颜色当然是A卡的好.N卡中规中矩.没什么特色
总觉得A卡 显示的画面看着舒服~
不一定,每个显卡各有各的优势,否则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追捧者!如果是在HD4850和9800GTX+中选择的话,推荐用HD4850,至少目前比9800GTX有价格跟性能上的优势。还有,因为N卡和A卡的构架不一样,正常标注下N卡的流处理是A卡的3倍。应该是N卡注重画面跟色彩,而A卡注重速度跟频率,所以为什么玩游戏选择A卡,就因为A卡处理起来相对N卡流畅,而色彩可以忽略掉,现在用肉眼根本没办法分辨色彩。看起来差不多
显卡中 画质一直是N卡好但确实都是高端卡很难分辨,可以说非常非常难,几乎没区别N卡驱动好 对各大游戏的优化很不错A卡 最近几代做工很不错,但因为晶体管工艺,比较耗电,和高热量
a卡的色彩的确比n卡好一点,但如果不放在一块看的话,差别几乎看不出来。但同级别的显卡,n要比a的游戏性能好一点。声明:我用的a卡。3870毒药

5,AMD和NV显卡怎么优化

1. 集成显卡一般是没法优化的,由于晶体管很少所以超频得到的性能提升也很低;2. 发热还会变大,GeForce7025这个集成显卡的超频性能远不如现在的HD3200/4250之类的;3. 建议别超了.至于网上的所谓"加速器",实在是太离谱了;4. 如果想明显改善游戏性能,请上独立显卡。
一般不需要优化。最常用的优化就是把垂直同步关掉。
安装最新显卡驱动
首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关于n卡和a卡的色彩上的区别可以说从6系列之后就根本看不出区别了,显卡色彩和厂家的生产质量息息相关,比如低通滤波是否完整,设计的抗干扰能力等,n卡早期有一部分生产商都是下游厂家,生产质量不敢恭维,质量良莠不齐,导致最终显卡质量差距明显,而a卡的生产商要远比n卡规范,基本都是大厂代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n卡的质量完全可以放心使用,nvidia核心合作伙伴也更多了起来,所以用肉眼是看不出n卡与a卡在色彩上的区别的。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早期amd双核处理器在xp下性能不稳定造成的,表现在单线程处理性能下降,游戏里速度异常变快,鼠标无法控制等,打上amd双核补丁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由于显卡造成的。
集成显卡一般是没法优化的,由于晶体管很少所以超频得到的性能提升也很低,发热还会变大,何必呢....GeForce7025这个集成显卡的超频性能远不如现在的HD3200/4250之类的,建议别超了.至于网上的所谓"加速器",实在是太离谱了.如果想明显改善游戏性能,请上独立显卡.

6,以下哪个XEON超频极限最高

XEON就是Intel的志强CPU。中文名叫 志强,英文叫 XEON。Intel将志强系列设计为服务器CPU,服务器CPU是以多线程处理数据为优势,而不是以高频率处理线程,要是你问怎么不以高频率+高线程来处理。很简单,服务器CPU大多都运用在机房,民用少之又少,而机房都是24小时全天不间断运转,要是高频率而低纳米工艺自然会造成温度很高,那么怎么办只能多做出一些核心出来,降低频率,采用更适合于24小时不间断且只处理数据的架构方式,间隔开每颗核心的距离来达到温度均衡,24小时运转也不会出问题。随着现在纳米工艺越来越高,也就是纳米的制成越来越低。温度更加低,晶体管可以更多。然而志强还是走着多线程低频率的路线。那是用多线程多来处理庞大的数据远比高频率效率好的多,而且CPU因长时间运转发生的的故障几率更小,发热也会更低。那么志强从理论上来说不适合玩游戏。其一 超频几乎不能,偶尔有几款能超,也不能超多高。其二 游戏运算数据和服务器处理数据是不同的,有相同也有不同,最起码的来说,游戏的即时数据庞大且大多游戏对多线程的支做的不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做好,而是这真的不容易做好,这也属于游戏优化的一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游戏被说的很渣,就是他CPU的利用率太低,那是因为他主要的即时数据都只用了2-3颗核心来完成,其他核心完成的数据很少很少,处理需要高频率。而服务器就不同了,每条数据都是分开的,都可以由不同的线程来完成,且数据处理都是可以分开,而游戏的即时数据想要分开处理就不容易,需要游戏公司开发的时候就去设计、优化对多核CPU的数据处理,这样一款游戏的成本巨幅提升,谁会愿意,想要优化游戏,要么用时间要么用钱,那么有些公司,又急着上市,又舍不得花太多的钱,自然优化不能处理的太好。其三 一款CPU又多高的性能,不单单取决于他的频率、核心、线程。重要的还有架构和合作商,架构就不用多说了,服务器的架构和I系列的架构肯定是不同的,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单单从处理数据和跑分就知道很不一样。鲁大师的跑分只是跑处理数据的跑分,比较适合服务器的CPU,所以经常I7被E3压着跑,AMD压着I7跑。鲁大师跑分并不是作假,而是跑的很片面,不全面,造成很多人以为I7 ≈ E3 。 合作商是什么,就是游戏开发商的合作伙伴。通常游戏商都喜欢和Intel和NV合作。一个显卡一个U。专门为他们的硬件技术就行优化,而N和I提供技术和支持。当然了不可能把你所有系列的CPU都优化一遍,所以志强一般优化只得到了一些Intel 特有技术的优化,命令集优化和部分的架构优化。真正对一款系列CPU的架构、整体等完全优化,志强是肯定不会在优化列表里的。其四 平台,平台是一个关键,Windows平台虽然利用得多,但是涉及庞大,Windows不只是单单为游戏设计的系统,所以他在游戏方面发挥硬件性能,不如游戏机平台,其实还不如苹果平台,只是苹果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或者其他的,都知道苹果系统,为了用户隐私和安全,做的很封闭,开发难度也比Windows大,移植难度也大,所以苹果平台的游戏少之又少,有性能,却没游戏。那么我干嘛说这么多,我看你问XEON超频极限,你应该是想买 XEON来玩游戏吧,XEON打游戏是没问题的,不过服务器U大多都是洋垃圾,也就是机房24小时运转了,淘汰下来的货。那么运转24小时不间断运转哪怕一年也可想而知,性能拿来玩游戏其实顶多就4代I3的样子买一块试一试你就知道效果了,I3超一超,某些游戏还不比I3,价格是比I5便宜但是保修期都是口头保修,实际坏了,他不理你,你也拿他没办法,这种事很常见的。超频的话你想都不用想,要是你没有一点超频知识的话,去超一点都会黑屏开不了机,要是不会重置Bios就只能拿去修电脑的给你重置。哪怕有超频知识,稍微多超一点一样的黑屏开不了机,志强那里面是有几款可以超频的,那是工程样品,什么事工程样品,也就是研发中的测试品。测试品是没有限制倍频,也没有限制可以超多高的,不会因为超高了黑屏,连命令集都不齐全,蓝屏也是常见的。温度也是奇高。正规的志强,哪怕是淘汰下来的洋垃圾,也是不能超频的,能超的,不是你赚了,而是你买到工程样品。也就是工程测试品,越靠近后期的测试品越好,越靠近前期的测试品故障和漏洞就越多。前面的测试品几乎没有限制,后面的测试品 频率和限制几乎和正规版本的没太大出入,就是仍然有漏洞没有修复。你要是有些硬件的专业知识,去买的话,还好,至少不会造成买到真垃圾,最多也就转手的样子。要是没有的话,去买就是把自己往火坑里面送。
主板支持的前提下是可以超频的。intel xeon x5570参数信息:1. 插槽类型: lga 1366;2. 主频: 2930mhz;3. 核心数量: 四核心;4. 线程数量: 8;5. l2缓存: 1mb;6. l3缓存: 8mb;7. 制作工艺: 45纳米;8. 工作功率: 95w。

7,关于N卡的一些问题

“一致性纹理锁”,该选项就选“使用硬件”; “三重缓冲”,该选项在开启垂直同步后有效,一般建议“关”; “各向异性过滤”,该选项对于游戏画质有明显提高,按照自己显卡等级选择倍数,建议低端显卡选4x,中端显卡选8x,高端显卡选16x; “垂直同步”,该选项可以消除图像“横移”,但是对硬件要求很高,一般建议“强行关闭”; “多显示器/混合GPU加速”,该选项只有在使用多个显示设备时有效,一般保持默认“多显示器性能模式”即可; “平滑处理-模式”,该选项是选择是否要在驱动中强行控制游戏反锯齿,若游戏本身有AA选项,则可选择“应用程序控制的”;若希望在驱动中强行设置,则应选“替换任何应用程序设置”; “平滑处理-灰度纠正”,该选项开启后可以让AA效果更佳,性能下降很少,一般建议“开”; “平滑处理-设置”,该选项只有当选择了“替换任何应用程序设置”才能调节,2x、4x、8xQ、16xQ为MS取样,8x、16x为CS取样;其中MS取样性能下降比较大,CS取样在效果和性能上取得平衡点;此选项自己按照显卡性能选择; “平滑处理-透明度”,该选项就是设置透明反锯齿模式,透明反锯齿模式可以实现非边缘AA,效果更佳;多重取样性能较高、画质稍弱,超级取样性能较低、画质较好,请根据对游戏画面要求选择; “强制成为mipmaps”,该选项就选“无”; “扩展限制”,该选项就选“关”; “纹理过滤-各向异性采样优化”,该选项确定是否使用优化算法进行各向异性过滤,选择“开”可以提高一点点性能、损失一点点画质,选择“关”则可以保证最高画质; “纹理过滤-负LOD偏移”,该选项就选“锁定”; “纹理过滤-质量”,该选项可一步式控制其它“纹理过滤”选项,追求画质一般推荐“高质量”; “纹理过滤-三线性过滤”,该选项效果类似于“各向异性过滤优化”,可按照自己对画面要求进行选择。 “一致性纹理锁”,该选项就选“使用硬件”; “三重缓冲”,该选项在开启垂直同步后有效,一般建议“关”; “各向异性过滤”,该选项对于游戏画质有明显提高,按照自己显卡等级选择倍数,建议低端显卡选4x,中端显卡选8x,高端显卡选16x; “垂直同步”,该选项可以消除图像“横移”,但是对硬件要求很高,一般建议“强行关闭”; “多显示器/混合GPU加速”,该选项只有在使用多个显示设备时有效,一般保持默认“多显示器性能模式”即可; “平滑处理-模式”,该选项是选择是否要在驱动中强行控制游戏反锯齿,若游戏本身有AA选项,则可选择“应用程序控制的”;若希望在驱动中强行设置,则应选“替换任何应用程序设置”; “平滑处理-灰度纠正”,该选项开启后可以让AA效果更佳,性能下降很少,一般建议“开”; “平滑处理-设置”,该选项只有当选择了“替换任何应用程序设置”才能调节,2x、4x、8xQ、16xQ为MS取样,8x、16x为CS取样;其中MS取样性能下降比较大,CS取样在效果和性能上取得平衡点;此选项自己按照显卡性能选择; “平滑处理-透明度”,该选项就是设置透明反锯齿模式,透明反锯齿模式可以实现非边缘AA,效果更佳;多重取样性能较高、画质稍弱,超级取样性能较低、画质较好,请根据对游戏画面要求选择; “强制成为mipmaps”,该选项就选“无”; “扩展限制”,该选项就选“关”; “纹理过滤-各向异性采样优化”,该选项确定是否使用优化算法进行各向异性过滤,选择“开”可以提高一点点性能、损失一点点画质,选择“关”则可以保证最高画质; “纹理过滤-负LOD偏移”,该选项就选“锁定”; “纹理过滤-质量”,该选项可一步式控制其它“纹理过滤”选项,追求画质一般推荐“高质量”; “纹理过滤-三线性过滤”,该选项效果类似于“各向异性过滤优化”,可按照自己对画面要求进行选择。 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谈论架构,但可是一直想了解A卡与N卡的不同 以下是我的个人体会,很可能会错。。。 有人说N卡纯粹是靠提升晶体管来提升性能的,因为NV的SP数量提升需要的晶体管大于ATI的SP数量提升,导致价格上升,但如果价格不上升你还会这么感叹么?N卡的基于G80架构提升我认为十分简单只要提升SP的数量就能提升性能就提升,也就是说如果基于G80架构的芯片晶体管增加1倍,我就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性能可以上升1倍,并且驱动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不得不再次赞叹G80架构的伟大!再说了我并不感觉单纯提升晶体管来提升性能是不思进取的行为,相反对于G80架构只要工艺改进就能增加性能,我自我感觉这个架构很不错,反正迟早要迈进45nm甚至32nm,只要提升晶体管就OK了,我怎么感觉这个架构很通吃呀,当然NV还是对GT200进行稍微的改变,晶体管就是王道 例子:intel靠工艺就干掉AMD N次了 然后是A卡,我以前对A卡的评价也不是很客观,认为没有改进只不过是SP数量而已,架构改变比NV少的多,但我认为A卡的架构不一定差,因为A卡的SP数量多,所以浮点运算能力可以轻松超越N卡,但游戏效率不是很高,A卡提升性能我感觉比N卡还方便,N卡除了增加SP外还要增加其他什么东西,比如寄存器。A卡拼命增加SP就好了,我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就如Nvidia一样,会遇到晶体管数量的瓶颈,但A卡的瓶颈我感觉更为明显。因为N卡至少有个目标,增加晶体管肯定能提高性能,但A卡在SP数量提高到极限时怎么办?现在是800个SP,驱动仲裁能力能力压力十分大,那么假如1200个SP呢?但不可否认A卡是也很不错的架构,提升一定SP后可以收到很不错的效果但同样是13亿的情况下,谁都不敢保证A卡可以超越N卡,但A卡的运算能力摆在那里对于驱动的压力大,如果在永远停留在DX10的情况下,A卡就有足够的时间优化驱动,提高仲裁能力,可惜DX11就要来了。ATI永远没有时间发挥出A卡最高利用率,在理论情况下A卡和曾经N卡的架构是最强的。但毕竟只是理论因为科技总是在进步的,谁也没有办法阻挡。 所以我只想说架构没有谁强,只有晶体管的数量才是不变的王道,所有一切的进步都是以晶体管的数量为基础的
GTS250属中高端显卡!比它好的在一千元以上!反之 …N卡适合游戏!590可能是最好的!

文章TAG:晶体管  游戏  优化  怎么  晶体管游戏优化怎么样  1G和5770  1G哪个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