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啊

日地距离(Earth-Sun Distance)其最大值为15 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 14 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 960万千米;天文学上把日地距离定为一个单位:一个”天文单位“(和千米、光年等一样的长度单位),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它确定为 149597870千米,并从1984年起用。按此距离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只需8分18秒。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啊

2,我想知道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 要弄清太阳离地球有多远,是很难办到的。我看到一本书:上面写着太阳光照到地球上需要8分20秒,光速每秒达30万千米。要算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需先把8分20秒换成秒。一分钟就是60秒,一共有8分钟,再把60的0给去掉,再一乘就行了6×8=48(秒)。因为60后面0给去掉了,所以48后面加0就是480秒。因为前面太阳光照到地球上需要8分20秒,还要加20秒,480+20=500(秒)。每秒30万千米再乘以500秒等于1.5亿千米。30万千米/秒×500秒=1.5亿千米,所以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一天文单位=1.4959787e11m 这是在天文馆看到的精确数字。

我想知道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3,太阳离地球有多远

答案都在这里了 http://wenwen.sogou.com/z/q655547411.htm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 地球与太阳的最大距离是1.521×108千米,约在每年七月初,最小距离是1.471×108千米,约在每年一月初。平均距离是1.496×108千米。人们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天文单位,取其整数为1亿5千万千米。这段距离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1700倍,乘时速1000千米的飞机要花17年才能到达太阳,发射每秒11.23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经过150多天到达,太阳光照射到地球需要8分多钟。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在天文学上称做“天文单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很多天文数字都是以它为基础的。测量日地距离的方法有好几种,一种是利用金星凌日(即太阳、金星一地球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小行星测量日地距离。历史上就是用前一种方法测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也是这样算出日地平均距离的,即从地球上发出一束雷达波,打到金星上面,再从金星上反射回来。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97,870公里,大约为15,000万公里。

太阳离地球有多远

4,科学家最早是如何测得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

最早测定地球到太阳距离的是古埃及的埃拉托西尼.他首先根据观察月食和他自己早先测定的地球半径计算出月球到地球距离。然后通过观察月相.他知道弦月(正好半个月亮)是太阳光从正侧面照射月球。如果太阳在无限远,那么此时日-地-月的角度应该正好90°。而事实上据他们那时测定是89°。那么这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月亮那里是直角(太阳光从正侧面照射)。地球这里是89°.已知地月距离.根据三角关系就可以算出地日这条斜边的长度了.尽管这个想法确实设计得很巧妙漂亮.但由于当时的仪器条件限制。测出的结果很不准确(那个角不是89°,要更接近90°,这个角差一点点那个距离要差好多).与现代知道的要相差几十倍!但毕竟在2000多年前,是人类第一次测量到太阳的距离.还是意义极其重大。
最早测定地球到太阳距离的是古埃及的埃拉托西尼。他首先根据观察月食和他自己早先测定的地球半径计算出月球到地球距离。然后通过观察月相。他知道弦月(正好半个月亮)是太阳光从正侧面照射月球。如果太阳在无限远,那么此时日-地-月的角度应该正好90°。而事实上据他们那时测定是89°。那么这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月亮那里是直角(太阳光从正侧面照射)。地球这里是89°。已知地月距离。根据三角关系就可以算出地日这条斜边的长度了。尽管这个想法确实设计得很巧妙漂亮。但由于当时的仪器条件限制。测出的结果很不准确(那个角不是89°,要更接近90°,这个角差一点点那个距离要差好多)。与现代知道的要相差几十倍!但毕竟在2000多年前,是人类第一次测量到太阳的距离。还是意义极其重大。

5,如何测量太阳和地面的夹角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在一天中有变化,但是很微小,人是感觉不到的。早晨太阳离我们稍远一点,中午稍近一点,两者相差约等于地球的半径,仅相当于日地距离的1/2300。距离虽然小,但不容忽视。 那么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广西科技馆天象科的一位负责人说,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通常我们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亿千米
竹竿竖直放置,在正午(12:00)时刻。量出竿长与影长。这样足以算出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
上面这些说法不完全正确,要测量太阳高度角,要让太阳处于一天最高的地方,只有当地时间为十二点时,太阳的高度才最高.因为我们使用是东经120度的时间(北京时间),由于各地经度不一样,你手表上的十二点并不代表你所在地的地方时是十二点,也就是说,当时当地的太阳并不是处于它当天最高位置,此时你测出来的角度是有误差的.正确的方法是这样:一,搞清楚你所在地的经度,二,用求地方时的方法,求出你所在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有多少差距.三,插棍子测量影子,计算.比如你在东经114度的武汉,则武汉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相差额为:(120-114)*4分钟/度=24分钟,也就是说,你想测武汉今天的太阳高度时,你得等到你的手表指到12:24(东加西减原则)的那一分钟,再测量你竖着的那根棍子的影子长度,然后再计算.关键是要搞清楚地方时与标准时不一定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应该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吧。而且是要测正午太阳高度角呢,还是要测某个时间点的太阳高度角。。

6,怎样测量太阳到地面的距离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在一天中有变化,但是很微小,人是感觉不到的。早晨太阳离我们稍远一点,中午稍近一点,两者相差约等于地球的半径,仅相当于日地距离的1/2300。距离虽然小,但不容忽视。 那么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广西科技馆天象科的一位负责人说,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通常我们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亿千米
用高科技,天文望远
通过光线
书上直接有 去看看吧 网上也能找到的
「周髀算经」写成於西汉中期(西元前一百年左右),在这部数学典籍中,就记载了古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据「周髀算经」,太阳距离的求法是:先在全国各地立一批八尺长的竿子,夏至那天中午,记下各地竿影的长度,得知首都长安的是一尺六寸;距长安正南方一千里的地方,竿影是一尺五寸;距长安正北一千里则是一尺七寸。因此知道南北每隔一千里竿影长度就相差一寸。又在冬至那天测量,长安地方影长一丈三尺五寸。 周髀算经取夏至与冬至间,竿影刚好是六尺的时候来计算。为了说明方便,这裏将原书的简单步骤及心算部份改写成大家熟悉的算式,并以图形标示出来。这十万里,就是周髀算经所记载的太阳与地面距离。 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约为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公里。即使将周髀算经中汉制为单位的十万里换算成今天习用的公里,数值仍然悬殊得很。理由很简单,因为汉朝人没有地圆的观念,是以在设计实验之初,就将前提建立在「地是平的」假设上,加之观测设备简陋,而得到并不周延的数据。因此周髀算经的答案是不合事实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这段求太阳距离的运算过程却是绝对的正确。 资料来源:中国童话《一月号》汉声出版社
不仅像如上所说的那样 还可以利用物理公式去求啊,自己动手好点!!!光的速度是:3*10^8

7,太阳离地球有多远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天文学上称为“日地距离”,也可以叫作“太阳距离”。这个距离是从太阳的中心位置开始,一直到地球的中心,两个中心之间直线距离就叫作“日地距离”。但是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以一个正圆的轨道在围绕着太阳旋转,而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所以这个距离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其它是在随着地球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这个距离的变化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当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时,也是日地距离最大的时候,这个位置就叫做“远日点,此时日地距离是15210万公里。同样的道理,当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时,也是日地距离最小的时候,这个位置就叫做“近日点”,此时的日地距离是14710万公里。所以真实的日地距离是在不停变化的,这是由地球轨道造成的。 但在平时为了表达方便,科学家们取了一个平均距离。并且一直延用下来,这个平均距离就是一个天文单位,天文联合会把它确定为接近1.5亿公里。我们经常在说太阳光要用8分18秒才能传到地球上来,就是以这个平均距离来算的,其实这个时间根据地球位置的不同是在不断变化的,并非是一个确定数。 那么这个日地距离又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一种是利用小行星来进行测量,但更好的方法是利用一种天文现象,这个现象叫做“金星凌日”,科学家利用太阳、金星、地球三个天体,在它们刚好排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来测量日地距离。 早在1716年,当时的哈雷就提出了利用金星凌日这一现象来测量日地距离,金星凌日的时候,通过观察得到金星的视直径,然后接合金星的公转周期,那太阳的视差就可能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推算出来,从而可以推算出日地距离。后来他预测到1761年会出现这一天象,那一年由于金星太靠近太阳,干扰严重,没有测量好。科学家又等了8年,在又一次金星凌日时才测量到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5年后法国天文学家利用这次测量到的资料第一次推算出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不过那时测量条件有限,所以得的数字并不是特别精确,他算出的日地距离是1.52到1.54亿公里。后来的人们有了更好的条件,利用雷达波来测量,在金星凌日的时候,把雷达波射向金星表面,再根据反射回来的雷达波来测量。
300米
127.25公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它确定为149597870千米,也就是149597870公里,并作为衡量距离的一个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地球不是沿着一个完美的圆形轨道环绕太阳旋转,所以日地距离不是一个常数。不过,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偏心率很低的椭圆形,接近于圆形。日地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496亿公里,如果非要用光年表示,那就要知道光年的定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与参照系的选择没有关系,其数值恒定为299792458米/秒。然后把光速乘上一年的时间,这就是光在一年所走过的距离,即1光年,其大小约为9.46万亿公里。因此,日地的平均距离用光年表示就是0.0000158光年,或者1.58×10^-5光年.

文章TAG:怎么  怎么样  日地距离  距离  怎么样算日地距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