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要调整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旋转主轴垂直

否则的话,校对出的望远镜,在调节瞳距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光轴偏移?也就是常说的中心是吧。

为什么要调整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旋转主轴垂直

2,请问14mm超广角单反镜头光轴偏移对拍照会有影响吗

当然会有影响!光轴偏移,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出片的清晰度变差……但是,到底是跑焦,还是光轴偏移,这是需要进一步检测的。不能简单下结论。

请问14mm超广角单反镜头光轴偏移对拍照会有影响吗

3,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时若被测顶角偏离了平行光管的光轴

分光仪不是测折射率的吗?如果顶角偏,应该只是你不能从望远镜中看到,不影响测折射率,折射率不变
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一般都是60°。
顶角的测量不会偏大,也不会偏小,因为根本不能测,因为偏离光轴后,有一边,AB或AC边找不到反射光。
所测角度会变化,变大变小就不一定

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时若被测顶角偏离了平行光管的光轴

4,镜头摔了对镜头的影响大么

镜头摔了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比较轻微影响可以忽略,具体得看摔的严重程度。主要影响是1.镜片位置偏移导致光轴产生偏差。2.镜片产生裂纹或崩边(主要玻璃镜片)。3.镜桶及内部构建损坏,(电子元件损坏导致自动功能失灵)。
和一楼的想法差不多,感觉应该是设定的问题,噪点的大小是取决于机器本体的,如果说噪点变大了,或许是机身的问题,应该与镜头无关。

5,镜头垂头对画质的影响

镜头垂头会造成镜头的光轴不正,即光轴不垂直于焦平面了。光轴不正轻者导致镜头大光圈时锐度下降、画质变差;重者会导致成像左右或上下清晰度不一致(垂直拍一张平面上的报纸就能看出来了)。
这是肯定影响 相当于在前面多了一块玻璃 增距镜的光学成像效果是肯定不会超过自身镜头的 好的增距镜 肯定会好些 但是这样说了 你别产生太大的阴影 也不是有多差 但是一般的画幅是过意的去的

6,相机单反移轴是咋回事

移轴分移轴摄影和移轴镜头,我没看懂你的问题。我把链接给你,因为这个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这里面讲述的非常详细,移轴镜头:http://baike.baidu.com/view/228999.htm移轴摄影:http://baike.baidu.com/view/2540102.htm
移轴,就是在照相机机身位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改变镜头的主光轴,使之平移、倾斜或旋转的状态。移轴摄影可以得到特别的模型效果。而且移轴摄影可以修正镜头的透视变形,在拍建筑物等题材是做到横平竖直的效果

7,什么是移轴镜头拍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移轴镜头的作用,除了纠正透视变形,还能调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况下,相机焦平面与胶片平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摄,焦平面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能改变清晰点。 显然,移轴镜头最合适建筑、风景和商业摄影。 ef移轴镜头不设af功能。 这种镜头被设计成可以移动,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可以移动或倾斜,它的焦距一般是28mm或35mm。 移轴镜头可以用来校正透视的问题。当你拍摄时的位置离建筑物底部比距离建筑物的顶部近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整个楼房像被压缩了,楼顶也聚到了一起,出现楼房要倒下来的效果.如果换上移轴镜头,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了。 是复制过来的!!!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透视关系。纠正办法:相机正对着建筑物拍摄。这时可能镜头视角不足,需要换更广角的镜头。对于35毫米相机,等效方法是用同样焦距但视角更大的镜头,正对目标拍摄,将胶片移到剪取时要保留的位置(实际是将镜头向相反方向平移)。这种镜头就是“移轴镜头”。移轴镜头可以把建筑物的变形校正过来。
光轴可以调整的镜头,可以纠正透视变形还可以调整焦平面。

8,反射天文望远镜光轴歪了看地面物体还清晰吗

反射望远镜光轴偏了,带来的像差主要是彗差。牛反的主镜是旋转抛物面镜,理论上它没有球差,在主光轴上也没有彗差,距离主光轴越远(角度越大),彗差就越明显。彗差的特征是:观察明亮物体时,会看到物体带有彗星形状的拖尾,这种拖尾是不对称的(相应球差造成的模糊是对称的)。由于天文观察的目标是标准的点光源(恒星)或遥远的行星,对望远镜要求非常高,轻微的像差都很容易觉察。看地景时要求则要低得多,在像差不很严重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的。所以一般程度的光轴偏斜,在看地景时往往感觉不出模糊,但做天文观察时就会觉得像质很差。
1、调节光轴必须进行充分的热平衡:以前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体会到热平衡的重要。今天天还没有完全黑,看到地平30度左右木星很亮,于是抬出210进行观测。从来没有看到如此差的木星,基本上和一个刺猬球一样,差不多就是一个虚焦状态,云带只能看到最浓的那条,而且还时隐时现,没有任何细节可言。仔细分析了一下,第一个原因是木星太低,气流影响大,第二个原因是光轴可能不准,造成口径缩水,锐度下降,第三个原因,就是没有做热平衡。为了确认这一点,我拿出来tmb115又看了一下,虽然没有木星在天顶那么壮观,但是至少可以清晰对焦。对比之后,210确实不应该有这么差的表现,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热平衡的问题。今天的天气凉,风也比较大,加上210开放式的镜筒,热平衡倒也快,热平衡前,星点散焦的衍射圈呈五星状,根本没法看出同心圆情况,半个小时后基本上衍射圈就比较稳定了,但是只能看出内圈和外圈。热平衡做的越彻底,衍射圈越稳定,对光轴的调节越有利。在热平衡的开始半个小时,我勉强可以做到200倍下分辨出衍射圈,400倍下无法调节。不过随着我不断的折腾,最后镜子热平衡做的应该说还是比较充分的,因此在最后阶段取得了调节的胜利。2、选择好的目标:从前为了图省事,都是用地面的灯光调节。但是即使是几公里外的灯光,在望远镜的高倍下,仍可以看出细节来,因此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上次我的210就是借助我能找到最远的地面灯光调节的,当时衍射圈已经非常规则,但是今天一看真正的星点,明显的看出不是同心,这也说明如果不是非常完美的地面光源,就一定要选择真正的星点,否则只能越调越差。对星点选择也有讲究。通过我的反复对比发现,亮星是不合适的,亮星的衍射圈的跳动会更加明显,非常不利于辨别,效果最好的应当是肉眼依稀可见,寻星镜中亮度适中,无毛刺的星体。这种星体在高倍下衍射环会比较暗弱,但是相对稳定得多,有利于辨别调整。3、准确的区分出位置:折返通常都是三个或者是三组螺丝调节副镜位置。使用90度天顶,目镜中的成像是“上下不变,左右颠倒”,如目镜中看到的左侧,实际上是主镜的右侧,目镜中的上就是主镜的上部,目镜中的左上,就是主镜的右上部,其它依此类推。掌握这个规律后,你就可以知道如何根据衍射环该调节三个螺丝,,完全可以实现一个人自行调节。因此以后再也不用求我们家掌柜子跟我一起弄了,人多手杂,一个人想怎么干怎么干。4、光轴调节的手法:前面的3项准备工作都做充分了,就要进行最重要的一步,光轴调节。调节前要确保三个螺丝全部都是拧紧状态的,否则即使你最终调节好了,但是螺丝不紧,造成了光轴的稳定性降低,微小的振动就会移位,因此必须在三颗螺丝全部是拧紧状态下进行调节。其实原理非常简单,这三颗螺丝相互联系,当你松a,紧b和c后,a仍然是紧的,因此整个调节过程中始终保持三个螺丝都是在拧紧的状态。折返的调节一般是焦点内调节的效果比焦点外调节好。焦点内调节的规律是,衍射圈肥的那一边(注意第三条说的上下左右)松,瘦的那边紧,一般都是先松应该松的那一边,然后再做该紧的另一边。举例:目镜中衍射圈左面肥,那么对应副镜就是应该松右面的螺丝。如果右面正好有一颗螺丝,则没有问题;如果没有罗斯,那这一边的对面肯定有一颗螺丝,因此就是先松其他的两颗螺丝,再紧对面的一颗螺丝。原则上是松多少紧多少,具体幅度根据情况,原则上是不能急于求成,一点一点来,始终保持三颗螺丝的紧张状态。掌握好方法后,很快就能得到要领。5、找一个好的目镜:一个视场平、边缘好的目镜在调节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今天的调节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目镜中心的衍射圈变形情况其实和边缘是不一样的,越靠边变形越大,明明调节规则了,但是由于目镜带来的像差就会给你很大的误导,这时一个好的目镜就会省却你很多麻烦。如果目镜素质一般,那么调节过程中尽量使目标始终处于目镜视场的中心位置,这时候反应的图像是最真实的。个人感觉阿贝尔无畸变目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r目镜最适合光轴调节,好处是无变形,但是缺点是视场窄,不利于在经委台高倍调节,因为目标容易丢失。6、倍数选择:选择倍数也很重要,记得一个国外教人调节光轴的文章,c8要上到800倍进行调节,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感觉基本不可行。理论上说,当然是倍数越高,光轴越精确,但是上到800倍,那怕是600倍需要的支持因素太多了,比如seeing,支架的稳定性,自动跟踪等,这些都是影响上到高倍的因素。对我的210,实际使用中不会超过200倍,因此首先要保证200倍下衍射圈完美,如果可能的话,对倍数进行翻倍也就是400倍,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调节,更多的是验证衍射圈的规则性,确保200倍下的完美表现。至于其他型号的镜子,我的建议就是在常用的最高倍下调节,然后翻倍验证即可保证目视的精度。我今天使用zoom在600倍下测试恒星星点,但是衍射圈跳动太厉害,但是从偶尔稳定的衍射圈来看,基本规则,因此我确定我的光轴已经接近精确了。7、衍射圈的大小选择:散焦后出现的衍射圈,大小选择也是经验。一般来说,衍射圈越小,精度越高,也越容易看出不规则性,但是,衍射圈越小,受seeing的影响越大,衍射圈越不稳定;另一方面,同样的衍射圈大小,倍数越高,越不稳定。因此一般在较低倍数下使用较小的衍射圈,倍数高了以后,就尽量放大衍射圈,使能够稳定在可以辨别的状态就可以了。另外,调节光轴需要耐心,除了标准的反射有可以调节光轴的工具外,折反射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工具,即使有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既然决定要玩带“反”字头的镜子,光轴调节还是需要掌握好的,否则对镜子的口径绝对是一个浪费,真的不如玩折射。从今天晚上我又再次深刻的体会到,折射仍然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115和210根本不存在什么可替代性,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打字很累啊,望采纳!

文章TAG:镜头  光轴  偏移  怎么  镜头光轴偏移会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