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

看问题,不要望文生义,古代中国的西方和现代西方的文义截然不同,比如秦地(发源于周地)就是中原之西,郑和下西洋乃大明之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水利文明和西方国家男女文明,文明程度不是一回事。比如《黄帝内经》据考证整理成书于汉,其经典理论必在汉以前,书中就有对西方的气候,致病等原因有朴素的概括论述并且提出治则。顺便说一下当时唐诗“瀚海阑干百丈冰”。汉代的瀚海(就是现在贝加尔湖,,史书称北海,和孔融相北海(在现在山东)不是同一地)
汉字西来说没有考古学资料支持,仅从文字的产生时间上认为汉字后起于埃及、巴比伦古文字,且同为象形,这是一种臆说。 其实汉字除了我们熟悉的甲骨文,还有一个更为古老及漫长的发展史:图形、符号等等前甲骨文时间,这是近年考古发现所证实的。
除非有充分证据,汉字西来说只能是假说。。。西方的古文明兴替很频繁,需要文字的场合,不主要是祭祀典礼,而主要是商业活动。商业活动需要便捷的书写方式,于是产生了字母。中国的商朝和古埃及都比较信神明,祭祀用的文字都很繁复图像化。数量也多。先秦时期中国文字也主要由祭祀人员或贵族掌握。商朝甲骨文都是卜文。周朝文官属于“天官”系统。由观测天象记录事件才需要文字。最早的文字“甲乙丙丁”都是天干。太史为首的天官掌握了主要的文字传承。太史公记-史记都是这种文字传承的一种延续佐证。文字数量也从商朝的不足3000,到现在的11万的发展。目前,汉字西来的证据严重不足,可信度极低。

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

2,汉字产生距今大约有多少年历史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 安阳 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实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

汉字产生距今大约有多少年历史

3,甲骨文为什么把java ee 停了

JAVA EE 是一组规范的集合,由JCP管理及更新,所以“Oracle 停止JAVA EE 开发”的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感觉像是小编希望搞出一个大事件。我更倾向于理解这个新闻为“Oracle做为中间件厂商(Weblogic、Glassfish)暂停(削减) JAVA 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的开发的预算”,为什么呢?我猜测是因为使用JAVA EE 的行业通常是比较保守的行业(金融、保险、政府、电信等等),目前最大规模使用的JDK 版本主要还是1.6、1.7,并且没有迫切升级的欲望。急功近利的Oracle 花了好多钱、实现了一堆的声称未来JAVA EE的功能,但实际上客户并不买账,而企业应用这块的市场这些年随着云的发展也遭受了很大的侵蚀,所以Oracle 希望及时止损暂缓这块的开发投入。结论的话:对选择了JAVA EE 的企业,近些年刚刚被安利了一波服务总线架构(ESB、SOA),要么在改造中、要么刚刚上线初见成效,在5年内应该不会在大的方针上的变化,而且似乎没有听说过哪家公司有成功实施的更成熟的、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孤陋寡闻),题主不用担心 JAVA EE 的存亡问题,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就学习上来说的话,做企业应用开发无论如何几乎都绕不开Spring体系(data、ws、integration、mvc 等等),而Spring 无论从设计还是代码实现上都算得上是非常非常优秀的(虽然有时候人们说它过度设计),其作者Rod Johnson写的两本书也是牛B的不要不要的(这此都是有助于让你了解什么是JAVA EE 及JAVA EE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JAVA EE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再后一点就可以看看 Martin Folwer的那本PEAA。
这个问题只能推测,个人认为甲骨文很有可能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就是不放版权,但也不努力去开发,就像以前放弃其它的项目一样,不过用它的公司很多,怕是民间不会放弃,说实话我宁愿它要么开发,要么放弃,

甲骨文为什么把java ee 停了

4,有甲古文字的东西值钱吗

1. 看你的物件的制作时间,一般来说,古物比现在的值钱的多2. 同一时代的,看你的物件的质地,金玉等自身价值比较高的物件,比较值钱3. 同一质地的,看你的物件的品相,精工比粗燥的值钱的多4. 还要看物件的出处,一般来说,宫廷用的比民间用的,之前的多你的物件具体是什么年代的,现在的存量多少,是否有收藏价值等等,这些都不清楚,不好判断。并不是所有的带甲骨文的东西都值钱,很多都是现在出产的工艺品,现代产的工艺品,也仅仅是工艺品而已
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宣”,指地气,徐锴注“山出云雨,所以宣地气”;“有石而高”是指“地气”产生于高高的石山之上,王筠注“无石曰丘,有石曰山”;“象形”,徐锴说是“山”字“象山峰并起之形”。可见,“山”字的本义不是指山,而是指有石头的山项上可视的“地气”(山岚);因为最古老的“山”字“象群峰并起之形”,因形转意,后来“山”字才富有山的含义。老虎洞山顶上的那块巨石活象“群峰并起之形”的“山”字,其山在连山小平原又相对地势较高,看上去常常有白色云烟状“地气”产生,与“山”字的起源特征完全吻合,于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山”字是连山的古人发明的。“山”字发明在什么年代呢?这涉及到中国文字起源的问题。2003年7月8日的《湖南日报》报道,湘西沅陵发现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古人类洞穴遗址,洞内石壁上有古象形文字。《中国原始社会史》载,中原地区在六千年前的半坡仰韶遗址陶器上发现百多个“ⅰ”、“ⅱ”、“ⅴ”、“↙”、“ο”、“∏”、“△”、“〗”、“〥”等刻画符号,古文字界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先驱。近年发掘距今七千四百年的洪江高庙遗址的陶器上也有“⊙”、“井”、“圭”、“▽”、“♀” 、“ⅰ”、“ⅱ...湘西沅陵发现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古人类洞穴遗址,宣也、“井”,这些比半坡遗址的符号出现要早一千多年、“〗”,古文字界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先驱、“↙”,指地气。“宣”。因此,“山”字的本义不是指山、“ⅰ”、“∏”。可见,其山在连山小平原又相对地势较高,其中“⊙”与甲骨文的“日”字一模一样、“▽”,会同连山与洪江高庙遗址直线距离仅几十公里,看上去常常有白色云烟状“地气”产生,后来“山”字才富有山的含义,徐锴注“山出云雨,于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山”字是连山的古人发明的;宣气散。近年发掘距今七千四百年的洪江高庙遗址的陶器上也有“⊙”。《中国原始社会史》载、“ⅴ”;“有石而高”是指“地气”产生于高高的石山之上,特别是有“月干母”三个符号连在一起、“△”,洞内石壁上有古象形文字,生万物,我们认为。老虎洞山顶上的那块巨石活象“群峰并起之形”的“山”字,而是指有石头的山项上可视的“地气”(山岚),有石曰山”;“象形”、“ⅱ”;因为最古老的“山”字“象群峰并起之形”,明显具有一定的表意(只是还没有专家能够解读)。2003年7月8日的《湖南日报》报道,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徐锴说是“山”字“象山峰并起之形”,有石而高山、“圭”。“山”字发明在什么年代呢,象形”,与“山”字的起源特征完全吻合、“ⅱ”等符号?这涉及到中国文字起源的问题,所以宣地气”、“♀” 、“〥”等刻画符号、“ο”,而古黔中地区是中国文字的发源之地,王筠注“无石曰丘。众多考古证据表明,中原地区在六千年前的半坡仰韶遗址陶器上发现百多个“ⅰ”,因形转意。会同属古黔中地区;“山”字又是一个常用基本字,“山”字的发明不会晚于高庙遗址的七千四百年

5,字是怎么产生的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文 字 的 画, 仓 颉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创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书 说, 仓 颉 创 造 出 文 字 后, 由 于 泄 漏 了 天 机,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还 有 一 种 传 说, 说 仓 颉 观 察 了 鸟 兽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脚 迹, 启 发 了 他 发 明 文 字 的 灵 感。 这 种 种 传 说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根 据 实 际 生 活 的 需 要, 经 过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才 慢 慢 地 丰 富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从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国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发 掘 了 半 坡 遗 址(今 西 安 市 东 郊 半 坡 村 北), 发 现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质 的 劾 划 符 号 和 绘 画、 雕 塑、 装 饰 品 等 艺 术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国 文 字。 近 年 来, 中 国 在 山 东 莒 县 陵 阳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处 遗 址 里 发 现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个 图 象 文 字, 共 发 现 了 10 多 个 单 字。 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实 物 的 形 状 描 绘 出 来 的, 所 以 称 为 “象 形 字”。 字 体 的 结 构 与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征。 汉 字 的 构 成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法: 象 形 法这 是 形 成 汉 字 的 最 早 方 法, 因 此 创 造 了 最 原 始 的 文 字, 例: “日” 写 成 , “月” 写 成 , 水 写 成 , 牛 写 成 等 等。 这 些 象 形 字 经 过 逐 渐的 演 变, 到 后 来 都 改 变 了 原 字 的 形 体, 变 成 了 后 来 方 正 的 字 体, 有 的 笔 画 减 少 了, 有 的 笔 画 增 添 了, 由 不 规 则 变 成 了 有 规 则 的 字 体。 会 意 法象 形 字 比 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 但 它 们 不 能 表 达 抽 象 的 意 思。 古 人 便 创 造 了 另 一 种 造 字 法 —— 会 意 法。 就 是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或 借 用 “象 形 字” 加 上 一 些 符 号 来 表 达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思。 例: “明” 字 写 成 , 意 为 “日” 和 “月” 带 来 光 明。 “旦” 字 写 成 , (意 为太 阳 出 地 平 线 而 升 起。 形 声 法象 形 字 和 会 意 字 都 能 从 字 形 上 看 出 字 的 意 义, 但 却 不 能 读 出 声 音。 因 此 又 创 造 了 形 声 法 来 造 字。 把 表 示 声 音 的 声 旁 和 表 示 意 义 的 形 旁 搭 配 起 来, 组 成 很 多 新 字。 例: “爸” 字 是 表 音 的 “巴” 字 和 表 形 的 “父” 字 的 结 合; “ 芭 ” 字 是 由 “巴” 和“++” 搭 配 而 成。 这 样 文 字 越 造 越 多, 据 统 计, 形 声 字 占 汉 字 的 90% 左 右。 汉 字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成 为 人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重 要 工 具, 适 应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需 要。
仓颉造字

6,中国文字的发展是怎样的

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但是,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于是,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管结绳记事是用多少根绳子横竖交叉,那只是一种表示、一种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属于一种表意形式。它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後,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也就是当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随看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麽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移转,变成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成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 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一种文字通行面的广瞎,是要由它通行地区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数的多少来共同决定的,我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亿多,而其中事业汉语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比的。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约距今4,100多年。而我们的汉字呢,从近年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汉字的寿命是最长的,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它。 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对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大都是依傍着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汉字则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跟埃及文走着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终变成了拼音字母,而发展成为一种拼音文字。汉字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采的文字体系。 由于汉字的通行面特别广,历史特别长,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也特别多。包括哲学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全部结晶。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状况,听到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总之,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莫大的贡献。同时,汉字是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成为一种线条文字,而线条结构是可以表现一种构图美的。所以,汉字除了可以记录汉语以外,还可以成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品。历代都出过以书法名家的人,如汉代蔡邕的八分书,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唐朝张旭的狂草。在我国历史上,书法与绘画齐名,不分轩轾。其他民族的文字虽也讲究书法的工拙,却没有哪个民族把书法列为艺术品。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表音文字是用字母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通过字母组合来表示词的意义,英文,俄文,都属于这种文字,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是有限的,所以字母的数目也 不多。一般的说,只要掌握了这种文字所运用的字母和拼写规则,听到一个字就可以拼出来,看到一个词就可以读出来,所以学起来比较容易。而表意文字不是用字母直接表示语音,不用字母组合表示词的意义,而是用许多表意的符号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及其意义,从而整体的代表了词或语素的读音,汉字正是这种字。由于汉字表示词或语素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表示特定语音的字母,所以很有学问的人看到生字也可能读不出音来,听到生词的音也可能写不出字来。同一个汉字,古今的读音不同,在不同的方言和外族语言里也往往代表不同的读音,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相去不远。 按照文字记录语言的单位的标准来划分,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现代汉字可以称为语素文字,但是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中的音节文字。一个汉字可能表示不同的音节,如“和”字有五个音节;一个音节也可以用不同的汉字来 表示,如jian (四声)这个音节,可以用“见、件、间、键、贱、建、箭”等汉字表示,如果只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就难于把古今汉语的这二十多个语素的意义表示出来。总之,汉字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让汉字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7,关于汉字的起源

中国文字的起源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我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我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我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那末,我国文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学术界对这问题争议很大。我国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曾认为我国文字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认为半坡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于省吾也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但近年来根据一些学者的再研究,以为半坡符号以及在此以后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的刻划符号,“跟汉字的形成大概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国的“汉字形成过程”,是“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则认为我国文字“在人民中萌芽”为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是何年发现的?按照最早收集甲骨的学者王襄说: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898年冬末,而它的价值为人所知则在1899年秋。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被学界公认为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王懿荣对金石素有研究,1899年他正在北京做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批商代铜器出土,就忙亲赴安阳。然而,他到达时铜器已为商贾运走,发掘处只剩下大批正准备作肥田和药材用的龟甲和牛骨。其中,有一部分较大的龟甲,上有“行列整齐,非篆非籀”的古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后来,王懿荣共收集甲骨片1000余片,被认为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文字呢?按照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的说法:“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殷朝人迷信神鬼,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都要卜问“上帝”。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由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甲骨文。甲骨文里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后来,搜集和研究甲骨文的人越来越多,前后对甲骨文研究作出贡献的有王襄、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刘鹗先后搜得甲骨文有5000余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问世。罗振玉获得甲骨更多,总数在3万以上,先后编成《殷虚书契》前后编等书。罗振玉与王国维对于殷墟地点的考定,为后人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史指出了可靠的和基本的方向。他们确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西北五里之小屯,也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说的“殷墟”, 是商代后期国都遗址。 从1928年至1937年10年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前后进行了15次发掘,共获有字甲骨2万4千余片,编为《殷墟文字甲编》和《乙编》。新中国成立后,对殷墟继续进行发掘,前后12次又获甲骨文字5000多片。至今,我国国内已收藏甲骨共达9万余件,分散于24省市39城市。学者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甲骨文,使甲骨学的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的《甲骨文合集》,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巨著1979年原由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共选收4万多片有参考价值的甲骨,进行研究分析。这是甲骨学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甲骨学现在已成为国际性的一门学问,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都有一批甲骨专家,都出版了有关甲骨和殷商史的专著。 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出《爱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 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历代学者各抒己见,这包括:1,汉字源于结绳.认为文字是在上古时期结绳治事的启示下创制而成的。 2,汉字始于八卦.认为文字产生于易卦的卦象,如干卦为天,坤卦为地,坎卦为水,离卦为火等。 3,仓颉视龟作书.认为仓颉受到灵龟的启示创制了文字。 4,汉字、图画同源.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在文字产生的初期,书亦画,画亦书。 5,汉字源于图画.认为二者并不同源,图画在先,文字在后,文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6,汉字源于先民的社会实践。认为文字的产生直接导源于原始的记事方法 。 7,中国文字西来说.

文章TAG:甲骨文近年来怎么样  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