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和知乎比怎么样,知乎和豆瓣答案质量哪个高为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本来科技 2024-05-22 08:54:15
本文目录一览
1,知乎和豆瓣答案质量哪个高为什么
我认为后者到是还好一点前者的话就真的称不上质量了他们追求的不就是神回复还有许多假专家横行上多了会变笨的豆瓣更多的是博客和微博为主的平台交互,而知乎和百度知道的性质很相似,属于问答交互式平台。![知乎和豆瓣答案质量哪个高为什么](//www.bl163.com/d/file/20240419/8c6d98f9c21f11c28a8db9ce793be04b.jpg)
2,现在用知乎的多还是豆瓣的多啊哪个更好玩呢
豆瓣用户是上亿的知乎是几百万相对而言豆瓣比较早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豆瓣里内容比较丰富各种圈子里的交流帮人们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小东西甚至还有线下活动等等而知乎是问答形式有小范围精英化的感觉分享专业知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经验具体到个人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当你想放松放松找找趣事去豆瓣和大家交流畅谈当你想涨涨知识聊聊专业就去知乎没有人会认为你在卖弄学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现在用知乎的多还是豆瓣的多啊哪个更好玩呢](//www.bl163.com/d/file/20240419/7eb198f9b961098c931886fc7e772c69.jpg)
3,豆瓣 知乎 微博 这些算什么平台
豆瓣,豆瓣整体风格有点小清新……豆瓣上玩的大多是8090的,比较放的开。知乎也是一个问答网站,个人感觉知乎上的问题更侧重人文社科和一些思想上的认知,涉及的内容分为比较广,提问和回答都很精彩。知乎我最近比较少玩,就偶尔上去看一下热点问题。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知乎,豆瓣,其实算作论坛会更合适一些吧?都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地方。当然豆瓣日志那里应该算博客,小组算论坛![豆瓣 知乎 微博 这些算什么平台](//www.bl163.com/d/file/20240419/b87af19f4664341169d5d1d249aa096f.jpg)
4,大家对知乎果壳豆瓣都怎么看
对于知乎,有点类似果壳问答,但个人感觉知乎上的问题更侧重人文社科和一些思想上的认知,也有很多高端用户,提问和回答都很精彩,可以手机看看知乎日报,每天汇集一些热点问题,花个十分钟阅读一下长点姿势挺不错。果壳 的主题站功能越来越弱化了,而小组则渐渐风生水起。广大科学文艺青年渐渐成为主角输出知识参与互动为网站带来活力。作为社区网站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线上线下活动很多,兴趣类型也足够广泛。无论是官方的“万有”,还是小组私下组织的面基,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人迅速融入这个圈子。此外,还可以以科学之名堂而皇之掉节操。
5,豆瓣和知乎哪个影响力大
豆瓣、知乎最大的差异,在于它们所激发的身份认同不同,因此吸引的人也不同。如果用一种理想身份来表示这二个网站,豆瓣和知乎对应的分别是:“文艺青年”和“思想者”;如果用一个词来表示这二个网站的核心内容,它们对应的分别是“情感”(文艺的本质是情感)和“观点”;相应的,它们所激发的动机分别是“情感交流”(难怪会变成YP圣地,YP也是情感需要一种),“知识传播”和“观点分享”。豆瓣圈的朋友会人为自己文艺范、小清新,具有艺术风范知乎的人知识为重,没办法文艺范,也没办法小清新,就以理智和知识为重,自然就有人觉得自己高大上。都是圈的问题,人活着总得有骄傲的地方,哪怕在别人看来是个笑话,只要活得开心就爽。
6,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类似知乎豆瓣的网站
就国内而言,类似知乎的有几个,但没有能和知乎比的,国外倒是有个叫Quora的网站,和知乎一样是问答社区,前提是你英语水平跟得上。豆瓣的,不好推荐,因为它做的很杂,包括书影音信息,阅读、小组、同城活动、一拍一(付费摄影)、集市(电商平台)等等,国内专注某个细分的比较多,像豆瓣一样体量大,又知名的,也是寥寥无几。你可以去青果社区看看合不合口味,我一个校友做的网站,方向和豆瓣差不多,但肯定比不上豆瓣,毕竟还在创业。知乎、豆瓣、果壳、三大书(小红书、简书、指南手册)首先,知乎和豆瓣是两个不同的平台。知乎是属于问答类平台,相关的不错的问答平台有;百度知道、搜狗问答、360问答、新浪爱问等。豆瓣的话属于一个文字阅读平台社区。类似的有天涯、猫扑等。
7,知乎豆瓣果壳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回答。共同点:TED“令人惊讶的动机科学”中讲到,微软曾花重金聘请专家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出一本百科全书,后来无疾而终,但维基百科却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办到了。这是因为,维基百科激发的广大网友的参与创作欲望,远非给几个专家的金钱能比。同维基百科相似,豆瓣、果壳和知乎最优秀的地方同样在于,它们都吸引了一群优秀的人,激发它们的创造欲望,为网站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而这批优秀的人会吸引更多相似的人,形成自己的社区文化,从而使网站壮大。它们都是应用“动机科学”的典范。外在的动机,是网站设计的网友给予的直接反馈。“赞”、“推荐”、“粉丝数”和“评论”。这些反馈构成了创作的外在强化物。很多人都会记得写一篇文章,获得很多“赞”时的独特感觉。“赞”的背后,是被尊重、得到承认和影响力,虽然虚拟,同样让人沉醉。内在动机,除了自身的创作冲动,一个网站能吸引优质粉丝,一定是它激发了你隐隐之中对自己的想象、期待和深刻的身份认同。它提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提示通过你创作、浏览网站内容,及与网站其它成员之间的互动完成。一些大而杂的社区网站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它只提供信息,却没法提示,你是什么样的人。而另一些小网站,原来有清晰的身份辨识度,但随着用户的大量涌入,这种身份辨识度越发模糊,最终引发老用户的焦虑和流失。不同点:豆瓣、果壳和知乎最大的差异,在于它们所激发的身份认同不同,因此吸引的人也不同。如果用一种理想身份来表示这三个网站,豆瓣、果壳和知乎对应的分别是:“文艺青年”、“科学家”和“思想者”;如果用一个词来表示这三个网站的核心内容,它们对应的分别是“情感”(文艺的本质是情感)、“知识”和“观点”;相应的,它们所激发的动机分别是“情感交流”(难怪会变成YP圣地,YP也是情感需要一种嘛),“知识传播”和“观点分享”。豆瓣的情感流稍微有点远,我重点说说果壳的知识流和知乎的观念流之间的区别。我在果壳上注册的帐号要早于知乎,但几乎没怎么上过,相反,在知乎倒是逐渐成了活跃用户(真的,虽然我答题不到100)。虽然果壳一直致力于产生和传播有趣的科学知识,我所受的知识训练也应该跟果壳更亲近些,我却更喜欢知乎。这是因为,知识是死的,但观念是活的;知识是外在的,但观念是自身的;知识告诉我们答案,但观念却让我们思考问题;更重要的,观念融合了我们自身的经历、感悟和由此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它是灵活的知识,是有思想的情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无法复制。而在回答中阐述观念的过程,也正是提醒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期待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过程。真实的世界,远比科学家所看到的大,我们在其中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也远比科学知识所能解答的复杂和广阔。有时候我们提问,并不是为了获得准确答案,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认同和回应。谢天谢地,我不用照搬各种知识。我在知乎表达观念,也吸收观念。这,是我喜欢知乎的原因。p.s:1. 关于知识和观点的区别,我和知乎的@湖玛Humar 交流过这个问题。知乎认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似乎是提供独特的知识。我觉得观念比知识更广阔,更有吸引力。@黄继新,我觉得你们应该设计的广告词:“我们不止提供知识,我们提供观点”。3. 和豆瓣比,知乎也有情感内容,但是知乎情感内容的代表是@朱怡婧这样的,或者@maggie这样的。你可以比较下有阅历有思想的情感和豆瓣文艺风的区别。
文章TAG:
豆瓣 和知 怎么 怎么样 豆瓣和知乎比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