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moto工资怎么样,在联想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整理 编辑:本来科技 2023-01-09 04:28:33
本文目录一览
1,在联想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联想在全球有两个总部,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那,收购了Motorola之后又有了在芝加哥的Moto总部,笔者除了北京,还去过联想的北卡,芝加哥和香港office, 每个office都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北卡office, 有一种美国南部乡村的宁静,秋天的树林各种颜色的叶子很美,里面的员工像是多国部队,中国员工大概不到5%,附近的Duke是美国环境最好的大学之一,高尔夫和网球的场地都很赞。

2,摩托罗拉公司怎么样
简介: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Inc,原名GalvinManufacturingCorporation),成立于1928年。1947年,改名为Motorola,从1930年代开始作为商标使用。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绍姆堡,位于芝加哥市郊。世界财富百强企业之一,是全球芯片制造、电子通讯的领导者。摩托罗拉使用无线电、宽频及网际网路,并提供嵌入晶片系统,以及端对端整体网路通讯解决方案,以达到加强个人、工作团体、车辆及家庭的操控及联系能力。摩托罗拉公司有三大业务集团,分别是企业移动解决方案部、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和移动终端事业部。2011年1月4日,摩托罗拉正式拆分为政府和企业业务的摩托罗拉系统公司和移动设备及家庭业务的摩托罗拉移动公司。2014年10月30日,联想集团在京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从谷歌公司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公司logo也由aGooglecompany变为aLenovocompany。2015年1月26日,摩托罗拉正式重返中国市场。

3,联想的前世与今生
说起来,联想成立的时间,比华为还要早三年,是真正的中国计算机行业先驱。 1984年, 北京中关村坐着三个几近崩溃的年轻人,因为,在不久前,中科院计算机所给他们的20万创业启动资金被骗了14万。出师未捷钱先丢,这对于三人来说,不亚于晴空霹雳,可是,生性坚韧的他们不愿就此放弃。至此,中关村街头出现了三个沿街叫卖电子小物件的落魄青年,这三个人就是 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 谁能想到,中科院旗下新技术发展公司员工却沦落到沿街叫卖电子小物件的地步。沿街叫卖的生活没持续多久,三人脑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八个字“不能这样沉沦下去”。 而当这个念头产生时,三人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冲劲,也正是这个念头,造就了后来风光无限的“联想”。 念头产生后,三个也开始思考,毕竟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挽救公司的生命,我们还得寻找帮手!随后三人一合计,目标一致的选择了当时在国内赫赫有名的“倪光南”作为自己的帮手。 倪光南其人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时值抗战,从小就听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他对“国弱被人欺”有着切肤之痛。倪光南从那时起就明白,国家应该富强起来,才不会被人欺负。 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绩学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他当时在国外的年薪是国内工资的70倍。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毅然回国,并且自掏腰包,购买了足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内。他说: “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在倪光南的心中,有一个 科技 产业的兴国梦。 柳传志在1970年进入计算所,相对于默默无闻的柳传志,倪光南是“明星科学家”,柳传志对他钦佩不已。 但是,倪光南凭什么答应我们,我们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公司”王树和如是说道。 是啊,那时的倪光南如日中天,并且还在一年前谢绝加拿大那边的重金挽留,论实力地位,倪光南都不可能看上这家濒危公司。在当时,纵观全国,也只有倪光南一人掌握芯片核心技术,也正是因为此,倪光南被无数高 科技 企业所看中。不过,对于这些企业的好意,倪光南拒绝了,因为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张属于中国的“汉卡”。 就是这样一位大神,抛弃加拿大优厚待遇,拒绝国内诸多大公司的邀请,如此特立独行,那他,会选择我们吗?三人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一个念头。此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倪光南凭什么来他们这座小庙。 就在王、张二人准备放弃之时,柳传志开口了:当初籍籍无名的刘备都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为什么我们要轻易放弃呢? 与王、张二人不同,柳传志从小就生活在穷苦人家,生活的磨难给了他无穷的毅力,所以即使明知前路不可知,可他依旧不愿放弃。因为对柳传志来说,放弃意味着死亡,所以,只要有希望,他就回去争取。 或许是柳传志这一番话起了作用,也或许是王、张二人也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三人决定前往倪光南家中,开口尝试一番。 倪光南为何到联想工作 1984年,计算机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为无法处理汉字,没法推广普及。怎么办?只能研发出具备汉字处理功能的“汉字处理产品”。倪光南自掏腰包从国外买回来的关键器材,起了大作用。 倪光南主持研发的第二项汉字处理的产品取得成功,技术转让给4家企业,一共生产了600台。在此基础上,倪光南课题组将LX-80移植到PC,继续推动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 对于柳传志抛出的橄榄枝,倪光南答应了,他相信柳传志能很好地推广他的科研成果。应邀出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倪光南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他想一门心思搞研发,不被外界所打扰。 本以为倪光南会提出什么苛刻要求,却不曾想如此简单,所以三人也是欣然同意。 加入公司不到一年,倪光南凭借技术积累,成功打造了第一款使用于PC的“联想式汉卡”,也正是得益于一代“联想式汉卡”的诞生,这家濒危公司成功走上正轨,转危为安,同时为了纪念“联想式汉卡”所带来的改变,在1989年,这家公司正式改名为“联想”。 一人一“汉卡”,续了三人创业梦,同时,也让这个前途未卜的公司带去未来。 在柳传志三人沉浸于一代“联想汉卡”所取得的成绩时,倪光南却并不乐观,他说:目前一代汉卡使用的Z80芯片是来自美国的,我们还无法真正做到独立研发,所以,联想需清醒,只有做到真正的技术自主才有话语权! 因为一代汉卡取得的成绩,三人对倪光南所言是毕恭毕敬,毅然同意了倪光南建议。 1988年,倪光南于香港组建了技术研发部门,成立一年后,技术研发部便在倪光南的指挥下,研发出第二代汉卡芯片,而且还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芯片。 此时的联想,凭借倪光南成立的技术研发部研发的产品,成功将公司营收提升至千万水准。 在二代汉卡推出后,倪光南并未满足。 1991年,倪光南团队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打印机芯片,同时因为打印机芯片的先进性,联想迎来当时打印机界巨头惠普的青睐,最后还同惠普达成合作,始联想的发展更加顺利。 1993年,倪光南推出一个金融平台软件。 1994年,倪光南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程控交换机。说起交换机就不得不提起华为,不少人都知道华为早期就是靠组装交换机起家,然后逐渐走自研道路并且最终成长起来的企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当时,联想推出的一个程控交换机所获得的收益就已经超越华为一年的收入,而在技术层面,华为更是拍马难及。所以,如果从公司 历史 来看,华为是不如联想的,但可惜,柳传志把好牌打烂了。 在联想的日子,倪光南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日没夜的进行研发投入。但是,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深入,一个影响联想发展的弊端却渐渐凸显出来。 新技术的研发没有借鉴者,也没有参考目标,所以注定一切都将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注定要走很多弯路,而在这之中必定要耗费诸多资金。 倪光南团队的每一次突破,都需要联想支出大量资金,而最为关键的是,倪光南团队并非一番风顺,他们研发的东西不一定会受到市场青睐,如此前推出的:四型汉卡跟单扳机等就不受市场待见。 同时柳传志还发现了一个诀窍,那就是“获得市场并不一定要靠自主技术,只要客服满意我们的方案,就可以了” 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还是向市场收购? 于柳传志来说,从小生长在穷苦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利益的到来以及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毕竟技术投入需要很多资金,而这些资金还不一定有回报。 于联想来说,成立不到十年,公司积蓄也没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足以支撑倪光南团队的技术研发。 分歧 1995年6月30日,联想集团的会议室内,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联想中层以上的干部,2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虽然大家都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但是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议。 随即,联想董事会宣布: 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职务。 柳传志起身发言,声泪俱下。他表示: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不会忘记科教兴国——这样一个大目标,而内心感到全心全意为了这样一个大目标工作,永远是最幸福的人。 被解除职务的倪光南院士坐在台下,镇定自若。会议散场,倪光南和柳传志各自默默离开。十年时间,他们从风雨同舟变成了背道而驰。 事情起因要从1993年说起,那年,倪光南率队成立了“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立誓要做中国自己的CPU。 技工贸,还是贸工技? 是优先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紧跟市场先赚钱?倪光南和柳传志关于发展方向的争论,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技术派”与“市场派”的一次决斗。 倪光南坚定地认为,必须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他计划对标Intel,从芯片设计入手发展“中国芯”。 1994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诺由联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一个国家投资计划。但在最后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调一致的柳传志第一次说了“不”。 柳传志的理由是,芯片项目投入和风险巨大,不是联想的实力可以支撑。倪光南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柳传志的路径是先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做大做强,再做技术开发。 科学家并不在乎失败多少次,因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但是企业家不这么认为,因为一失足就可能成为千古恨。 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极度自信而又固执己见是他们的共同点,最终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开会,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会议,倪光南被解除职务。 倪光南被解除职务后,其主持的理想ASIC芯片、程控交换机等项目被陆续终止。1996年的一次大会上,联想从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转向“贸工技”。倪柳之争,划上句号。 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 科技 公司被美屡次制裁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忍不住去想象: 如果当时走倪光南的技术路线,今日的联想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会如何? 即便是在被解聘之后,倪光南院士还是向联想呼吁“ 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牵连”,然而事与愿违。 被免去总工程师职务的他,成了一个闲人,什么工作也不需要做。1999年,联想对外发布公告,正式解聘倪光南。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之一,倪光南离开了工作15年的联想,没拿到半点股份。扫地出门,不过如此。他却坦言:“自己终于解脱了,获得了新生。” 2004年是联想的巅峰,在这一年,联想收购了IBM 的PC 业务,而联想此举,也算是开创了先河,因为在此前,只有外企收购中国企业的份,还从来没有国企收购外企的先例。 也正是因为此事,人民网还发表了一篇-《联想三代CEO的接力与演进》,文中,人民网高度赞扬联想取得的成绩。 也正是从这时起,联想成为国人骄傲的品牌,而杨元庆则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然而事件后续的发展却出乎大众预料,在收购IBM 一年后,联想就发布声明,宣布将公司总部从北京迁到纽约。而这,也为后来的“美帝良心想”埋下伏笔。 而后,随着5G投票事件被曝光后,联想头上的“美帝良心想”光环愈加夺目。 19年4月份,联想2018年的财务报告出炉,18年全年联想营收超过500亿美元,为此联想CEO杨元庆还意气风发的向外界表示:这是联想最好的时刻! 而在19年5月份,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中国高 科技 行业受到冲击,系统、芯片惨遭制裁,全体国人同仇敌忾之际,杨元庆却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趋势,联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统跟芯片。 同月,当媒体采访CFO 黄伟明对于“美国增加中国企业关税”问题的对策时,联想高层黄伟明却表示:联想在全球设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联想会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 联想今日之局面,不仅仅是因为多元化和并购导致流动性变差。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业务层面不重视研发。在“做大”和“做强”之间,联想选择的是前者。 阿里的CTO,工程院院士王坚,对联想有过一番尖锐的批评,“有一家公司大家很熟悉,叫联想,它就在中关村,看起来我们的物理的距离很近,但实际上它们的距离比这个硅谷还要远,我想差异就是联想缺乏 科技 创新的动力”。 后来,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反驳,“我觉得联想从来不缺创新的动力,我们的创新源源不断。” 事实如何?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次回科创板,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联想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这么少,约占收入的3%,和科创板格格不入。 另一个能体现研发在企业内部地位的是,薪酬。 截止2021年3月31日,联想集团的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分别为10963人和10216人,相差无几。 21财年,联想集团销售人员工资及激励费用为110.97亿元,费用化部分的研发人员薪酬为59.75亿元,考虑上资本化率,按照同等比例计算,研发人员的整体薪酬约为73亿元。 简单计算可知,联想集团21财年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薪是101.2万元,研发人员的平均年薪为71.5万元,比销售人员低三成。 第二,是战略摇摆导致管理混乱。 联想的管理,不得不提的是手机业务的四次换帅。从刘军到陈旭东、乔健再到常程、陈允明,行业发展的大好红利,在换帅中消磨殆尽。 一个领导者一种风格,联想手机的产品线也众多,乐phone、乐檬、moto、zuk、VIBE,联想使用过太多品牌,根本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认知,“联想”的品牌优势被淹没。 频繁换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媒体提到,联想高层比较在乎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的计划,如果在一年内没有做出成绩,就会被调离原来的岗位,尽管做出成绩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三,则是一些偶发事件。 一直以来,关于联想产品国内外两套定价的消息就活跃在各大网站上。尽管联想称有战略层面的考虑、两国环境的差异,还是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兴华为被制裁,有媒体问联想如何应对,杨元庆的回应被解读为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不是一家中国公司。 后来,联想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联想可以、也完全有能力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避免关税政策的影响。 容易引发歧义的话、事后不够有力的回应,再加上5G投票事件,一桩桩事件反复让联想被动陷入舆情。 以上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在企业的文化上。 谷歌有句话,“企业文化可以把战略当早饭吃掉”。自上而下的价值导向能让战略的执行更高效,部门间的沟通成本更低,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更胜一筹。 联想的价值观从选择“贸工技”这样一条最容易走的路时就定下了。当然,在造不如买的年代,贸工技是遵从了 历史 潮流的一个选择。 收购IBM PC业务更是让联想坚定了这条路。 比如,自研的低端手机因运营商退补后表现不佳,联想在重视用户体验、升级产品、改变传统经销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甚少,转而采取并购高端手机的方式重振手机业务。 这样的不冒险文化,让联想变得平庸。 结语 我无意去评价一家企业的好坏与得失,也无意去评价一个企业家的选择,更无意于联想近日陷入的舆论危机,公道自在人心。只是说起联想, 免不了要长叹一声!这本来是可以成为一家高 科技 公司,成为一家和华为一样的伟大公司,但它却可能要被人们慢慢遗忘,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文章TAG:
联想moto工资怎么样联想 moto 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