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新买的耳机一定要煲机吗如果不煲机会怎样

不用这么麻烦吧,我们都是马上买来,马上用。没有像你说的什么煲机不煲机的。

新买的耳机一定要煲机吗如果不煲机会怎样

2,不煲机对耳机有损害吗

没有,只是耳机磨合时间会比较长
没有任何损害,倒是长时间听,会损害听力。
没影响,只是音质的效果发挥不出全部

不煲机对耳机有损害吗

3,新买的耳机不煲会影响耳机使用寿命吗

不会,你也可以正常听音乐来煲耳机,大概总共听二三十个小时就好了
不会。煲耳机是骗人的。煲了才会影响寿命。要注意耳机的最大输入功率这个参数,不要超过这个参数的输入,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耳机壳子用坏了,喇叭都不会坏。
不会,好比这个耳机寿命是90000000040小时,经过40小时候煲耳机只是会音质好一点,这40小时也是耳机的寿命
不会,新耳机本来就需要正确的煲机才能发挥出它的音质水准,越是高档耳机越需要煲耳机。

新买的耳机不煲会影响耳机使用寿命吗

4,新买的蓝牙耳机是需要煲机吗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假如是很便宜的,就算啦!没有提升空间
其实 普通用户的水准来说 30-60%的音量(根据你的实际听感可以调整40-80 或者是20-60)持续听一个月 就差不多了 那些专业的煲机方法,普通用户真心用不到 蓝牙耳机还是狂热者好
不需要,正常用就可以了,
一般不需要,煲机最主要作用就是让高价耳机的音质得到充分的展现,比如某500元的耳机,它初开声时,通常音质不会比一款200元的耳机强多少,只有充分的软化和磨合振膜,才能让声音得到充分的展现。而一般蓝牙耳机并不以音质见长,通常相比同价位的严肃听音用耳机要差很多,假如它声音只值100块的话,那么再怎么煲,也不会变成两百块。

5,我2014年11月买的jbl耳麦到现在一直没有煲机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需要特意煲耳机,煲机的原理是加速振膜老化,自然听也一样的,不过过程稍久罢了
无论“音箱”还是“耳机”~“煲机”都仅是使元件老化(或“成熟”)的必然过程~大体分“自然听”与“刻意煲”~但两类都仅是“激发潜能”并非“提升音乐”!如今推荐“自然听”(也属于“煲机”)~仅需注意新开盒后~不要大音量播放大动态音乐(包括“交响乐”与“摇滚乐”)真心想“刻意煲”的话~个人推荐下载《treasure island sound unplug》1-3~以相对低于平日的音量三碟连放~播完就休息15至30 分钟后再播~每过七天将音量提升一点~“耳机”一般听两月就行!(“音箱”在“保险些/进度慢些”下也不超半年!)ps:没找到《treasure island sound unplug》系列的资源就下载《惠威试音碟》系列

6,新买的耳机需要煲机吗

所以我认为还是让耳机正常听音,慢慢进入状态比较好,而且这样感觉耳机声音慢慢变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烧的乐趣,当最后你拿一幅全新的同型号耳机和自己的耳机比较的时候,会发现音质变化如此之大,就象我用了多年的HD580,很多网友来听了再去听全新的HD580,都会产生一种怀疑——难道新版的HD580和老版的HD580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新买的HD580听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和我老的HD580相差无几了,因为其实耳机只要是在使用,声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经过煲透之后声音就恒定不变了,肯定还是在一直变化的,只不过可能变化很小罢了。我这付95年购买的HD580,声音就和现在新买的煲透的HD580声音稍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我的耳机更加松软,中高频基本无变化,更多的网友喜欢我这付HD580,甚至提出要购买,不过我舍不得! 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也许两副HD580声音就会变得基本一样了。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喇叭一样,都会有使用寿命的,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要比喇叭的振膜振幅小得多,所以寿命要长很多,正常使用的话,也许你的儿子、甚至孙子也能使用呢!但是,如果想快速煲机,长时间大功率去驱动耳机,肯定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所以,还是建议没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还是让它慢慢进入状态吧,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慢慢聆听,自己的爱机声音在慢慢地变化,多奇妙!
新买的耳机无论多差,都需要煲机。  就像新的汽车刚买时机械装置运作比较生硬,需要跑动一段时间使机械磨合协调,开动起来才更加顺畅。耳机的推动单元(耳机里边的扬声器)也是一个机械装置,准确来说应该是半机械、半电子的结合物,主要由音圈、振膜、定位环(固定振膜的金属环)等组成。  而煲机是在煲振膜(动铁耳机是机械磨合,是无振膜的,煲机原理一样),新耳机振膜偏厚,发声容易失真,通过正确的煲机方法可以使耳机的价值最大化。煲机音乐推荐粉红噪音跟白噪音,粉红噪音的频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白噪音是为了照顾高频单元。  煲机:  1.要记住煲耳机方法是“渐进”,刚开始用轻柔一些的音乐,在较低音量下让耳机先舒缓10-30小时,然后用普通的音乐(摇滚、舞曲除外)在中等音量状态煲100-200小时;如果这时听着高音不刺耳了,变得圆润自然,中音温暖亲切,低频再也不是混成一团的轰隆隆,而充满细节,那就恭喜,OK 了,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2.一是不能连续工作太久!因为音圈存在着电阻,工作久了会发热,搞不好还会烧了音圈!最好是隔两个小时停几分钟然后在继续。二是音量千万不能太大,耳塞振膜是很脆弱的材料,音量大的话,音圈运动的行程也就大,从而剧烈拉动振膜,会造成音圈松,振膜变形甚至撕裂等等。  3.开通全频,目的是打通耳机奇经百脉,方法是用多种不同频率连续地不断播放,一般连续煲一至二小时然后休息一下,但音量不要太大,约十多小时后便会有明显效果。  4.跟着要做的是煲音乐感(特别是高品质耳机会有很大帮助),大多使用一些高质素音频广阔的纯音乐音原,个人比较喜欢的有,悲情城市、欢乐酒店等等,使用方法同上。  5.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乐曲播放,使3300在播放此类型的音乐时更能发挥尽致。其实耳机在没有煲过而使用一段长时间后,音质也会有一定提升。  6.建议自然听, 不要刻意的去煲也可以用一个保险一点的方法,把手机调到收音机,找一个无频道的位置 ,你能听到哧哧的电流声就在这个位置用百分之20的音量煲10-12小时。  还可以上网下个试音碟 ,刚开始不要听摇滚之类起伏比较大的音乐,听点舒缓的音乐。
其实我一直不太赞成刻意去煲一副耳机,因为煲得好的话只不过让它快一些进入状态,比如hd600,如果天天听2小时左右的话,原来需要1个月才能进入状态,但如果煲不好的话,有可能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对耳机会产生永久的物理损伤,比如不小心的功率过载、振幅过大导致振膜拍边等,我就发现过有人煲sennheiser耳机的时候,由于振幅过大导致音圈引线固定胶水脱开撞击振膜而产生的啪啪声,虽然最后我和总代理协商免费维修好了,但是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是振幅过大引起的。所以我认为还是让耳机正常听音,慢慢进入状态比较好,而且这样感觉耳机声音慢慢变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烧的乐趣,当最后你拿一幅全新的同型号耳机和自己的耳机比较的时候,会发现音质变化如此之大,就象我用了多年的hd580,很多网友来听了再去听全新的hd580,都会产生一种怀疑——难道新版的hd580和老版的hd580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新买的hd580听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和我老的hd580相差无几了,因为其实耳机只要是在使用,声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经过煲透之后声音就恒定不变了,肯定还是在一直变化的,只不过可能变化很小罢了。我这付95年购买的hd580,声音就和现在新买的煲透的hd580声音稍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我的耳机更加松软,中高频基本无变化,更多的网友喜欢我这付hd580,甚至提出要购买,不过我舍不得! 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也许两副hd580声音就会变得基本一样了。 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喇叭一样,都会有使用寿命的,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要比喇叭的振膜振幅小得多,所以寿命要长很多,正常使用的话,也许你的儿子、甚至孙子也能使用呢!但是,如果想快速煲机,长时间大功率去驱动耳机,肯定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还是建议没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还是让它慢慢进入状态吧,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慢慢聆听,自己的爱机声音在慢慢地变化,多奇妙!

7,新耳机不煲耳机可以吗

耳机没有通电的时候是不会怕水的,之所以电器怕水是因为在通电时水会溶解耳机内部一些微量的可电离物,从而使溶解后的溶液具有导电性。这样的溶液可以近似看做一个电解系统,点解的特征就是两极会产生氧化还原反映,从而使得耳机内的一些导电材料变质从而损坏耳机。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对水的抵抗力就会好一些,当然在再次通电之前请放到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耳机里面的水全部蒸发。注意,切忌放到太阳下面。因为高温可能会导致耳机内部材料变质或者变形。既然是新耳机,那就要煲。当然前提是你的耳机足够昂贵,因为低价的耳机煲不煲都差不多。
新耳机最好还是煲一下,因为新东西的话振膜还没有进入状态,至少前10小时还是保持才20%音量左右吧,刚使用就用很大的音量的话可能损伤振膜的。这10个小时过了以后慢慢使用就行了,但是前50小时最好还是不要超过70%音量。煲耳机其实关键的就是开头的时候,之后慢慢听就可以了。旧耳机没必要了,其实煲耳机就是让耳机进入状态,用过一段时间(比较长的话)就是煲过了,前提是没损伤振膜的情况下音响真的不清楚,应该是差不多的原理吧
可以,不论是新的还是旧的耳机,自然听即可。之前有人就煲机做过一个长达“三百小时”的煲机实验,证明煲机前后变化非常小,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耳机,正常听就可以,不必刻意煲机!有兴趣还可以看看【盲听实验】煲耳机真的有用吗?实验中用“双盲法”对煲机进行了测试,结果大部分参与实验者无法听出煲机的区别。扩展资料:三百小时煲耳机测试在约330个小时的测试中,总共约有1.7万次的单独测量取值。在完成测试之后,将三组数据整理到了一起。Arnaud在这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过了多次尝试后,他把测试的数据变化做成了图。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把右声道的数据(也就是下面的数据)降低了5dB为了更清楚的对比,我非常高兴整套设备在这12天的测试里运行的非常稳定,所以我对这一系列数据的准确程度有很大的信心。通过这个图我的一些看法是:在大约2千赫兹处,出现了类似于上下呼吸一样的有趣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在之后的另外一种数据中更加的明显。我认为这个现象是由于昼夜循环产生的温差造成的,我们在原来一些实验中也见到过类似的变化。经过了330个小时的煲机,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煲机真的存在,在频率响应方面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随后我们整理了THD+Noise vs Frequncy的数据,我把这些数据做成了下图。在这样的测试环境下这种检测会非常的敏感,如果在测试房间外面的街道上有一辆卡车经过,测试数据会很容易的出现一个峰值,所以在数据图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随机的微小峰值,但这并不能影响测试数据的大趋势。结果是,我并没有看出煲机所带来变化。当时我想我们应该去看看别的地方的变化了,幸运的是,Arnaud制作了一个累积谱衰减的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通过数据图我的看法是:1.在大约25000hz处山脊的呼吸现象仍然显而易见,这仍然是24小时日夜交替由于温差导致的变化。2. 我们终于看出了一些在9000hz处的变化。左右声道都在9000hz处存在着一道明显的山脊,随着煲机的过程,左右声道的山脊都巧妙的消失了。对我来讲这完全是煲机所带来的现象,不是日夜交替,也不是环境影响,而且这个现象在两个声道都存在且出于同样的方向。这个现象虽然很小,小到未必能被人耳识别出来,但毕竟总算说明煲机带来的变化。出于测试的专业性,我不能因为这微小的变化而为煲机对耳机的影响下结论。但是我们仍然有更多的数据可以看,那就是: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通过数据图我们可以看到在500Hz和3000Hz的峰值,并且在2500Hz和3500Hz处产生的互调失真。我选择500Hz是因为我对煲机在振膜上的影响很感兴趣。如果选择的频率过低,机体的共振会对我的判断造成很大的影响.选择3000Hz是因为这个区域不会低到过多来自耳罩或者耳廓的共振,对于偏高频又是足够的扎实,也是我们最容易辨别煲机影响的区域。所以我画了以下这张图,整理了2500HZ处和3500HZ处Intermodulation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终于!我们看到了随着时间的延长振幅处于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来看各个声道通过煲机过程都产生了1.5dB的降幅。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数据是因为我觉得声音的变化可能就是源自于失真的变化。总结所以通过数据我可以说我证明了煲机的存在么?其实并不能,我很高兴通过数据我看到了一些变化,但我并不能表示这样的变化真的是我们声音变化的来源么,我不能这么说。如果煲机真的存在,我希望会有一种数据确确实实的可以证明它的存在。难道煲机真的不存在吗?或是不能被检测出来?也不是..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变化,CSD图在9KHZ时的山脊变化,或是后面的IMD,所以那些说煲机是玄学的朋友应该承认变化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这个测试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煲机的影响真的存在,它也不会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人日日夜夜总在说煲机对他们的耳机产生了多大多大的变化,在我看来确实有些夸张了。
洒家9.9包邮了一副耳机,煲机报废了iPhone X电池。痛定思痛,查阅大量音响技术贴,结论是——除非是发烧友并且是高端设备(至少音响3k+或耳机1k+)才有必要煲机;实在不放心可以先小音量听听,不用超过两小时,让耳机/音响热身运动;再正常听上8小时就行了;然后想DJ就DJ,爱动次打次就别憋着,别为难自己……所谓的产品宣传说的很玄乎,作用无非是(1)伪装产品高端;(2)增加消费者购买前后的关注度;(3)为质量欠佳推卸责任。
一般市面上的低端耳机,没就没有煲的必要,自然听就可以了,记住听得前几天不要放暴躁的音乐,音量别超过一半,然后就自然听吧。像MX360这样的低端煲和不煲区别不大,心理作用居多,然后就是K420这类中端头戴,煲一下比较好音色会有一些改善,不过不会有质的变化。高端耳机最具有煲机的意义。低端耳机比如200以下的没有任何煲的意义。而且即使你要煲也不用特别刻意的煲,比如用红白噪,这些最好请专业的发烧友来掌握,自己的话自然听才是王道。 音响也是一样的原理,煲是为了迅速老化原件器材,使之尽早进入状态。

文章TAG:耳机  机会  怎么  怎么样  新耳机不煲机会怎么样  
下一篇